人物檔案
姓 名:劉志立
企業職務:鄭州衣品服飾公司總經理
所屬行業:服裝
創業感言:改變不了別人的時候,只能改變自己。
核心提示:“雅致、品味”是劉志立賦予“衣品服飾”的設計理念。本文從劉志立的成長過程中揭示出“衣品”服飾的理念來源。同時闡述劉志立的成長經歷和他對服裝的理解。
一件印有圖案的白色T恤,一條淺灰色條紋休閑褲,外加一雙休閑皮鞋。他喜歡打球、游泳、旅游,學過繪畫、攝影,偶爾去看畫展和拍賣會。旅游的時候熱衷于觀看寺廟、古跡,品嘗各地風味小吃。他曾經還是個熱愛文學的時尚醫生。
在整個采訪過程中,他的眼神里都充滿了興奮,滿臉孩子般的笑容,總有很多新奇的想法,充滿了創新意識。
回味著過往的人生片斷,他神采飛揚,不能自已。這就是真實的他——“衣品服飾”總經理劉志立。
農場里的多夢少年
劉志立,出生于周口的泛區農場。
“那時候農場是計劃經濟的產物,條件比較優越,從小學開始作業本之類的東西都是配置的。”農場的條件和城市差不多,這里就是一個小世界,也是他夢想開始的地方。
“爸爸在醫院工作,媽媽在學校工作,小時候學習比較好。”在農場學校,他和小伙伴們快樂地成長著,和他們一起打乒乓球,一起嬉戲在農場的生活區。由于媽媽的影響,他較早地進入了知識的海洋。農場學校的教學資源配置在整個周口地區都是一流的,而且擁有體育、物理、化學教研室。
作為劉志立的啟蒙老師,母親使他學到了很多知識。但隨著年齡的增長,母親已經不能滿足他那充滿好奇的眼神。直到有一天,他知道學校有個圖書館,還有一個閱覽室。面對這么多的圖書、雜志,他有點迷茫,有點貪婪,他如饑似渴地翻閱著這里的圖書,以滿足自己對未知世界的好奇。
“沒事的時候,就去打乒乓球,去圖書館看些亂七八糟的書,喜歡看名人傳記、《海外星云》。”這時候的劉志立已經是一名初中生了,充滿了強烈的求知欲,而對于學習成績,他看到別的同學都不學習,自己也就隨波逐流不那么在學習上用功了。
“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雜志《海外星云》,連續看了三年,每期都看。我那時候就知道什么是‘托拉斯’,當時挺羨慕那些企業家的,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也做一個企業集團公司。”也就是這本書,開啟了他的企業之夢,給他的生活賦予了一個遠大的企業圖景。這是他的第一個夢想,成為一個大人物。
小時候,我們都夢想著成為專家、學者、科學家,而劉志立的夢想就是當企業家。
醫院里的青年才俊
“從高一到高三充滿了夢想,從《丑陋的中國人》、《西行漫記》到《三國演義》、《紅樓夢》,所有能看的書都看完了。”通過書山墨海的熏陶,他對生活的期望就是像文人墨客一樣的生活。去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,到處留下自己的詩書墨跡。
劉志立的媽媽喜歡看小說,所以家里的床頭經常會放一本小說。有一次,他看到媽媽津津有味地在看一本書名叫《第二次握手》的小說,經不起內心的好奇與書名的誘惑,自己就拿來翻閱。很快就被書里的生活情節給吸引住了。他的心緊緊地被那種有品味的生活抓住了,想著自己以后一定要過那樣的生活。
春去春又回,日子在一天天地過去。自己的學習成績開始悄悄地下滑了,正當他為此事感到困惑的時候,同學又幫了倒忙。那個同學說上不上大學,只要書讀得多就行。這下子劉志立遇到知音了,而且這句話成了自己去圖書館最好的借口。經常去圖書館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習成績明顯下降。
這時候劉志立的爸爸坐不住了,于是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,讓他轉到農村學校去讀高中,同時遠離那些伙伴。
“當時感覺自己就像從冰上掉到了冰窟窿一樣,渾身發涼。”
這里學校的硬件設施、吃飯住宿都遠比不上農場學校,不過這里的學生特別勤奮好學。在這樣的環境里生活、學習,成績有了很大進步。
受父親影響,他大學學的是醫學專業,雖然這并不是他的初衷,但也不是那么排斥。大學的時候劉志立比較喜歡聽各種講座,沒事的時候再去打打球,看看書。學習生活很充實。
年輕就要拼搏向上,年輕就要奮發有為,劉志立開始嘗試進行文學創作。
“以前最喜歡魯迅,從小就有文學夢,而且和魯迅有些像。只是魯迅先學醫后從文,我是先從文后從醫。”帶著夢想與激情,他開始寫作、投稿,再寫作、投稿,終于換來了作品的發表。做好醫生工作的同時,把通迅員工作做得有聲有色,領導對他贊不絕口。
說到這里,他滿臉的自豪。這是一代人的熱情與追求,我們無法用今天的環境去理解他們那個時候的精神世界。只是覺得那是一個以詩歌與文學為重要精神追求的時代。
在醫院里,他另一個搶眼的地方就是衣著時尚多樣。惹得大家羨慕不已,他自己也很享受別人艷羨的眼神從自己身上掠過。
他的媽媽是個心靈手巧的女人,在他小時候,媽媽就經常改衣服給他穿。凡是媽媽改過的衣服,總是更加得體、美觀。這使得劉志立感覺到穿媽媽改過的衣服,很有自豪感,喜歡穿好看的衣服。
“那時候特別喜歡穿衣服,有20多件襯衣,一個月可以每天一換幾乎不重樣式。”
其實,追求知識與追求美麗,都是人類重要的本能需要。劉志立的媽媽扮演了啟蒙者的角色。
衣品雅致細味人生
鄭州,河南省的省會城市,是河南最繁華與發達的城市。
“我高中的時候就想去大城市生活,最起碼是省會城市,做有品位的人,過有品味的生活。”這個封塵了很久的夢想,再一次叩響了他的心扉。
對于鄭州,是他追求品位生活的一個大環境。這里就是他向往的地方,他的夢想已經到了變成現實的時候。為此,他積蓄了20年的力量,2001年是厚積薄發的時候了。
“在不同的環境里就有不一樣的水平,平臺與環境決定了你的眼界與能力,是環境與工作的平臺造就了你。”這是他來到鄭州之后深切的感悟,這里是個更大的平臺,有個更廣闊空間來提升自己的水平。
說話中,劉志立不無感慨的說,做企業也是一樣,要站得高,才能看得遠。如同電視上的廣告說得一樣,你的心有多大,你的舞臺就有多大。正是這樣寬廣的胸懷,遠大的視野,才有了今天“衣品·中國”的品牌定位。
2002年,劉志立通過家族企業逸陽服飾有限公司進入服裝行業,憑著自己的聰明好學,事業進展得很順利。時間到了2004年,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們對于服裝的款式與品質有了更高的需求。他發現市場上的服裝與人們的穿衣追求已經出現了不對稱的情況。
他意識到,自己的機會來了。他用了整整半年時間,完成了“衣品”的品牌定位和設計理念。
人們對服裝的消費需求有了更高的期望,服裝要代表一種品位風格,一種穿衣的理念。
這時候他想到的是“品味”,把品味融入到服裝的設計理念之中。
劉志立始終沒有忘記他對生活的理解,那就是過有品味的生活。
在他眼里,服飾的境界已經不僅僅是代表美,而且代表著優雅,可以提升人的氣質與形象。
“品味引領生活,品味改變生活,品味創造生活。”
服裝有修身的效果,可以滿足人們對于美的追求。不過把品味的生活理念與文化底蘊融入到服裝的設計理念中,更是倡導一種有品味的生活方式。
“人得活得有格調,有品位。”
2005年“衣品服飾”橫空出世。
商場里的藝術家
“我原來做一個廣告頁都要花很多時間去想,做到藝術的效果。2006年的時候在一本雜志上,我們的廣告全是黑白的,太理想化了。”結果賣衣服的人看不懂,搞文化、藝術的人才能看得懂。劉志立的骨子里有文化、藝術的素養,對生活的追求又有點理想主義。
“衣品服飾”在推廣的時候,他考慮到公司的長遠發展,只突出服飾,并不側重于褲子或是上衣,男裝或是女裝。這樣的品牌推廣策略是為產品的延伸埋下伏筆,使得公司可以有較大的發展空間。
“‘衣品’的品牌名稱比較好,這是我們的一個優勢。”
“衣品雅致 細味人生”從一開始就把立意與境界放得很高。
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,而高品質有品味的生活是每個人的一種追求。“衣品”要做的就是告訴人們,什么樣的生活方式、服裝設計更能把生活品位與服裝結合起來。
“衣品”期望通過自己的服裝可以改變一個人外在的形象與內在的氣質。
劉志立經常通過對客戶、網絡的了解來洞察市場動向,以便于改變設計風格,滿足消費者需求。
“不僅要了解國內,還要了解全世界的變化。”他每天都要看《新聞聯播》和《經濟半小時》,從新聞中發現機遇,規避風險,從而掌握市場變化的風向標,這樣做企業才不會盲目,不會迷失方向。
對于2008年那場金融危機,相信大家都印象深刻,很多企業在那次危機中倒下了。“衣品”在那次危機中幾乎沒有受到什么影響。
“當時報紙、網絡都有報道,好多企業沒有感覺到這個對業界的影響,我當時就意識到后危機時代會更嚴重,公司提前制定了應對方案。做企業要居安思危,天要下雨的時候,打把傘就行了。”說到這兒的時候,他一臉的得意,仿佛一切都是那么地輕松自如。
對于產品銷售,劉志立強調更多的是合作、借力。終端銷售不局限于自己的專賣店,要與人合作,借助別人的渠道實現共贏。
“今后‘衣品’的銷售方向是大力發展電子商務。”
在今天發達的網絡時代,借助網絡銷售服裝,是大勢所趨,特別是符合現在年輕人的購物方式。
另外他一直試圖尋找一種全新的盈利模式,像麥當勞、海底撈奉獻的精神那樣,有一個精神或文化在里面起作用。
沒有良好的盈利模式,企業會比較累,缺少一個靈魂,缺少凝聚力。在銷售上他想將來可以有“衣品商場”來推廣企業的文化與價值理念。
像“屈臣氏”一樣是個品牌商場,而且更有魅力與底蘊。不同于現在的專賣店,有專業的文化主題在里面。
對于管理,劉志立強調與員工共同學習,共同發展。企業是每個員工發展的平臺,而不僅僅是一份工作。
“認真做事能把事情做對,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。”
對話劉志立
記 者:生活中您都有哪些愛好?
劉志立:喜歡旅游,自己沒事就會出去玩,去看各地的風光、建筑、古跡,品嘗各地的小吃。喜歡攝影,去外面旅游經常會拍很多照片。生活中偶爾也去參加鄭州舉行的畫展、拍賣會。也愛好聽音樂,多數聽世界名曲,像貝多芬的《命運》和阿炳的《二泉映月》都喜歡聽。在生活中比較喜歡自由與隨意的感覺。
記 者:閑下來的時候,你學習嗎?都看哪些書?
劉志立:學習,我還讀了清華大學的EMBA。喜歡看管理、設計、銷售和旅游方面的書。
記 者:怎么看待金錢?
劉志立:對生活要有舍得的心態,除了金錢,還有很多重要的東西。不是掙不完的錢,而是掙不了那么多錢。
記 者:怎么管理公司的員工?
劉志立:大家以同仁相稱,坦誠相見,共同成長、發展。把工作定位在個人的發展上來增加公司的凝聚力。做事情不怕慢,就怕不去做。要讓員工們感覺有個這樣發展的平臺,應該放手員工去工作,犯錯不要緊,重要的是人品好,有責任心,這樣總會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。希望每個人在企業中都得到發展,有個理想的收入。
記 者:服裝行業的現狀怎么樣?
劉志立:服裝雖然很難做,但機會很大,只要團隊夠專注、專業,就一定能做好。
記 者:鄭州服飾的優勢是什么?
劉志立:鄭州女褲品牌意識都很強。對于廣州與鄭州的優勢而言,廣州服裝占天時,鄭州服裝占地利。鄭州服裝注重品牌,注重工藝。以前廣州服裝看不起鄭州服裝,現在是廣州看鄭州。最為典型的一個事情是廣州女褲是牛仔女褲的發起者,鄭州女褲是牛仔女褲的普及者。
記 者:企業家的素質是什么?
劉志立:企業家應該具有兩方面的素質,一是知識,二是胸懷和境界。最欣賞的一句話是:處處留心皆學問!
記 者:怎么樣才能經營好一個企業?
劉志立:人才、團隊、心態,該是你的就是你的,不該是你的就不是你的。要用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。
記 者:您認為成功的關鍵是什么?
劉志立:好的伴侶最重要,其次是誠信。要多看書,多學習,多和高人交流,就能了解、學習很多東西。
記 者:您平時喜歡看什么電視節目?
劉志立:看《新聞聯播》,最喜歡看《經濟半小時》,還有《談話》這樣的節目,還喜歡看中央四臺,了解世界各地,這時候無形中可以感覺到心境很寬闊。
記者手記
在追求理想中學會改變自己
在劉志立的公司,很明顯的貼著兩副書法作品,“衣品雅致,細味人生”、“衣品服飾,品味天下”。他的理念是給服裝以“文化與品味”的生命力。劉志立是個充滿夢想的理想主義者,對藝術與文學有著很深的感情。在他身上有著濃郁的文藝氣質,他追求有品味的生活,自由而豐富的人生。他把對品位生活的追求滲透到了自己的骨子里。
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追求完美的執著。他為了“衣品”的品牌名稱,想了整整半年的時間。設計廣告往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。有一次他設計的只有黑白顏色的廣告,在博覽會上很多同行業的人都不理解。設計過于理想化、藝術化。
可就是這樣一個理想主義者,在面對自己的產品不能在數量上取勝的時候,及時調整了“衣品”的設計,因為生活中對衣服極為講究的人群并不占消費者的主體。對于這樣的現狀,他認為在追求完美的同時,要照顧不同人對服裝不同的消費需求,從而來完善自己的產品。
他說:“在改變不了別人的時候,只能改變自己。”
生活中又何嘗不是,我們往往更喜歡彰顯自己的個性與追求,不去理會社會的需要與環境。事實上,學會妥協,學會改變自己更是一種智慧。不是放棄理想,而是一點點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追求。在自己沒有被完全認可的時候,對社會需求、市場需求做出一定的讓步。
蹲下來是為了跳得更高,俯下身是為了完善自己。走得遠,不只是靠力量,更重要是一個人對于生活環境的適應能力。
發表評論
暫無評論,別默默的看了,來評論一下吧!:)